來源:南方農村報
“現在魚塘的水質好了,煥然一新,魚兒游得歡,漁民也有笑顏。”日前,南都商業數據新聞部、N視頻聯合廣東移動發起的“南都開團”活動打卡“中山小欖脆肉鯇5G智慧漁業項目”,90后“魚二代”嘉華脆肉鯇養殖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黃嘉華告訴南都記者,以前每天喂魚都要頂著日曬雨淋,但現在坐在空調房里,用手機就可以控制投料機自動投料,還能做水體溶氧、魚塘增氧、視頻監測等。“魚的長勢很好,在相同的生長周期內重量提升了3%到5%。”數智移動,實事為民。作為“中國脆肉鯇之鄉”,小欖鎮漁業養殖的“數智”引擎背后,依托的是廣東移動的5G、物聯網等技術。近年來,在加快5G網絡建設的同時,廣東移動大力布局5G信息服務新場景,為各行各業注智賦能,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廣東人愛“打邊爐”,尤其對一種骨骼清奇的食材情有獨鐘。它明明是魚肉,但卻沒有一般魚肉自帶的質地軟散、味道腥濃,肉質外觀反而晶瑩細嫩,久煮不爛,入口爽脆緊致、彈牙爽口,咬下去甚至能聽到“咔嚓”的清脆聲響!這就是廣受消費者青睞的脆肉鯇。目前,被譽為“中國脆肉鯇之鄉”的中山小欖鎮主導的水產業脆肉鯇養殖面積約16500畝,占全市脆肉鯇養殖總面積的70%,每年脆肉鯇銷售額超過10億元。
黃嘉華出生于1991年,2015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小欖鎮從事脆肉鯇養殖。“當時脆肉鯇的養殖方式比較傳統,投喂飼料、查看魚塘情況、監測魚的生長等環節都需要人工完成。”黃嘉華告訴南都記者,養殖員對魚塘的含氧量、pH值等數據多是憑經驗判斷,魚塘抵御風險的能力比較低。

今年初,小欖鎮政府希望將脆肉鯇養殖這一重要產業進行現代化升級,進一步加快推進脆肉鯇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經過與廣東移動反復溝通,最終決定推進智慧漁業和數字化農業經濟發展,助力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小欖鎮副鎮長李鑑輝透露。作為小欖鎮的試點養殖場,嘉華脆肉鯇養殖專業合作社購入了14套智慧漁業生產設備,在廣東移動的支持下,今年5月完成智慧漁業云平臺硬件搭建安裝。目前,小欖鎮完成產業園核心區脆肉鯇魚塘布局、養殖投入與產出生產日志等數據梳理錄入,并選取試點,完成智慧漁業云平臺硬件搭建安裝,進行試點運營。“脆肉皖食量大、生長快,對飼料及水溶氧要求很高。借助全自動化作業,人少了,效率提升了,漁民的運營成本降低15%以上。”黃嘉華透露。南都開團一行人打卡嘉華脆肉鯇養殖基地當天,南都記者注意到,魚塘旁邊豎立著一個灰白色的足有四五米高的儲料罐。據悉,這正是運用5G技術的自動投飼機,投飼機模塊可在魚塘中央360度拋料,拋料直徑范圍可達20米-50米,能有效改善采食區溶氧狀況。漁民能夠通過手機端或中控電腦,控制投料量、投料時間,了解庫存情況。“養殖員們在喂食這個環節至少節省了2-3個小時,減少了體力勞動的養殖員可以更加準確地監控飼料的投喂情況,及時做出調整,不僅大大提高了飼料的使用效率,還改善了魚塘的環境。”

除全自動喂食外,通過移動后臺搭建的小欖鎮智慧漁業中控平臺,養殖戶還可以獲取天氣預警、水質水溫監測信息、增氧機的運作情況和魚塘現場的監控視頻。如果養殖出現問題,漁民可以借助“魚病遠程會診系統”將魚塘中不正常的魚的解剖圖像、視頻、VR影像等實時傳輸到實驗室。專家或實驗人員將遠程診斷,定位病癥,及時給出意見,真正實現“一網統管”“智慧互聯”。

“這些設備前期投入了100多萬,但我們有信心2-3年回本。”黃嘉華表示。小欖鎮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告訴南都記者,以嘉華脆肉鯇養殖專業合作社中實施該項目的200畝魚塘來算,在人力成本和飼料存放等硬件成本方面,一年約能節省27萬元的開銷。而最重要的是,“投放5G智慧漁業項目后,短短兩個多月時間,每條魚就能增重約1-2斤。”黃嘉華表示,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多出個1-2斤只是小事情,但是對于漁農來說,一年下來那就增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