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創業騙局

    農業圈10大驚天騙局,你中招了嗎?

    鏃墮棿:2018-08-27 | 鏉ユ簮:

    為了追求快速致富、快速成功,很多農業創業者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恰恰如此,有些騙子就是抓住創業者的心態,不斷地給創業者畫餅或者設置圈套,最后害得創業者們血本無歸。

    今天,助手君梳理農業圈10大驚天騙局。希望幫助農業創業者、農村創業者們擦亮眼睛,提高預判。

    騙局一、有機農業

    農業圈10大驚天騙局,你中招了嗎?

    目前全球有機食品的年銷售額雖然已經超過了600億美元,但真正通過有機認證的農場的總面積還不到耕地總面積的2%,市場份額還是很小的。為了擴大份額,不少有機從業者絞盡腦汁,炮制了很多謠言,導致這個行業亂象叢生,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

    一些有機農場主經常吹噓自己不用農藥,因為有研究稱95%的有機愛好者購買有機農產品的最大理由是怕吃到農藥,所以這面金字招牌還是很管用的。

    有機農場不但用農藥,而且用量往往比非有機的還要多,原因就在于有機種植所使用的“天然”農藥的藥效往往比人工合成的農藥低,必須加大劑量才管用。美國農業部的有機認證機構從來不敢統計有機行業農藥的使用量,就是怕有機愛好者們接受不了真相。

    英國科學家曾經系統地研究了半個世紀以來發表在同行評議期刊上的162篇論文,涵蓋了3558項相關研究,發現有機食品在15種重要營養物質的含量和質量方面與非有機食品沒有區別,用有機方式喂養的家禽家畜也和非有機喂養的沒有差別。

    騙局二、補助騙局

    農業圈10大驚天騙局,你中招了嗎?

    農業是中國補助最多的行業之一。民以食為天,農業是立國的根本,補貼農業無可厚非,連美帝的農業也是要補貼的。

    但是一涉及到國家補助,那各種騙局就多了。有虛假擴展規模騙取國家補助的,因為國家支持和扶持一些成規模的農企;有為了騙補助,拼命建大棚不種地的。對于廣大農戶而言,那些只有靠補助才能盈利的項目千萬別加盟。

    騙局三、萬畝基地

    現在賣農產品,各個都是農田直供到餐桌,各個都有基地,有的自有基地上百畝,有的上千畝,有的上萬畝!

    其實,自有基地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很大問題。在我國,土地是農村集體所有,農戶只是有承包權,流轉的是經營權。很多農企說自己有多少畝基地,真正靠譜的擁有是流轉下來的幾十年的經營權;而那些騙人的企業大部分是跟原有基地保持“合作”關系,這個“合作”關系就奇妙了。

    騙局四、君臨模式

    1998年、1999年中央三令五申清理利用莊園開發進行非法集資,但就在中央禁令下發后的兩三年時間內,茂名化州三大莊園卻加大力度,非法集資逾3億元,投資者涉及北京、天津、太原、廣州、深圳等國內30多個大城市,以及新加坡、印尼等地。2004年初至今,三大莊園涉嫌非法集資,被列為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督辦的要案!

    三大莊園案處理未結,又一非法集資案在茂名高州爆出。一個被贊譽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希望”的“新農業發展模式”——“君臨模式”,最終竟也是一個莊園騙局。

    從2003年3月至今,老黃未從18萬投資中收獲分文,而黃杏建在他簽下投資合同時的承諾是每個月返回3360元!

    像老黃這樣落入這個騙局的投資者有數百人,從2003年至2005年之間,來自廣東、廣西、江西三省投資者投入的資金累計達千萬之巨。

    騙局五、你種我回收

    大家還記得前幾年比較火的養殖訂單項目,比如:螞蟻養殖,土元、蝎子、蟾蜍、蜈蚣等,農業訂單項目如:蘆薈、藥材、仙人掌、板藍根等,最后能掙到錢的有幾個呢?

    訂單簽訂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什么都好,到最后那些高價賣種子的都無一不是卷錢走人,而農民投資完了之后一直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最后當投資的錢打了水漂,希望開始破滅,辛辛苦苦賺的錢,瞬間化為灰燼,欲哭無淚!

    細想想無論是炒作天價種子的,養殖項目高價回收的,騙術都很簡單,一點也不高明,無非是夸大宣傳,以能賺大錢這種簡單的手段來蒙蔽農民。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民往往放松了警惕,天價種子也好,天價養殖的種源也好,其實商家的種子都很普通,價格低廉,披上訂單農業的外衣,那就身價倍增!

    當然這些訂單農業項目中也有掙錢的,從事訂單農業的企業也有正規的,比如一些大宗農產品的訂單農業,有的做的也很好,筆者總結,凡是高價炒作的種源,凡是那些新奇品種或者項目,然后高價回收的,幾乎都是騙局。

    騙局六、規模農業

    農業圈10大驚天騙局,你中招了嗎?

    規模農業一定能帶來規模效益嗎?在許多人的認識里,這幾乎不成為一個問題,但事實并非如此。種植規模過小固然難有太多利潤,種植規模過大獲得的也可能是“虛假利潤”。所謂“虛假利潤”,是指這些利潤并不是來自種植業本身,而是來自政府的補貼或獎勵。

    對糧食生產而言,規模擴大往往并沒有提高土地的單產,很多時候反而是降低了。我國要發展適度規;霓r業,這就意味著并不是規模越大越好。一些人熱衷于做大規模,包括一些工商資本下鄉圈地,只是為了從政府那里獲取更多的資源。本刊記者在基層的調研也印證了這一點。

    騙局七、合作社騙局

    農業圈10大驚天騙局,你中招了嗎?

    2016年7月份,一個農村合作社的騙局敗露了。河北滄州南皮縣寨子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徐書生在那天跑了。他通過鎮上各村的信貸員,吸收了800余戶村民至少2600萬元存款。這些都是農民攢了幾十年的錢,水花都沒看到就這樣徹底傾家蕩產了。而徐書生做了什么呢?他只做了兩件事:一是拉了15個自己的親戚和同學進來當信貸員,對外宣稱:寨子合作社,存款利息高。二就是跑路。就這樣,他成功借用農村合作社的名義騙了800多戶農民!∵@并不是一起案例,為什么如此簡單的騙局就能讓那么多人上當?不同于電信詐騙,合作社這樣的騙局有很充足的時間供受騙的農民們進行辨別和思索。無論精妙與否,偽裝下的合作社總會有漏洞百出的破綻,比如大額資金并非流向農業領域、天上掉餡餅的高額回報、核心層的生活現狀變化等等都能察覺。難道因為農民們好騙?不見得。最終受騙終要歸結于自身的“貪欲”。除此外,你認為還要怪誰呢?


    評論(條)
    三農致富經 | 關于 | 投稿